日本校園 | 看著平淡,實則背后搞設計!
來源:拾光景觀
本文已獲得授權
說起校園景觀,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還是大學,甚至隨著教育走出校園,大區、小區、公園等,各類型的景觀項目都融入了“學習板塊”,而這類景觀,交通集散功能、讀書休閑功能和象征意義功能,可能是每個設計師最先下手的思維方向。
日本景觀公司 stgk inc.便是將這些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融入到項目中,他們的設計乍一看沒有“突出”,卻滿是亮點,得到同行的深度認可。
以下文中提到的項目,詳細介紹均可在他們的官網查看,(網站唯一的缺點就是打開速度慢,需耐心等待。)
官網入口:https://stgk.jp/EN/
在開始案例介紹之前,我們說說日本設計,不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過。
日本設計特點:
1、天然、淳樸
他們喜歡采用原木、席和竹等,保持它們原有的色澤,不加修飾地表現出來。
2、禪
日本當代諸多設計師的方案里,同時也包括了景觀設計。與現代建筑相配套的景觀往往設計得極為簡潔而空靈。寥寥一棵樹,幾盆草,潔凈的木地板,鵝卵石……這是日本禪風造景派的主流,倡導一種東方式寧靜的冥想生活。
3、取景
在日本簡潔而富有禪意的設計中,每個借景框框出來的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
4、枯山水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枯山水用石塊象征山巒,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線條表示水紋,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畫卷。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因其無水而喻水,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5、人性化設計
用日本人的話來說:一個好的設計會給人以尊嚴。
実踐女子大學日野キャンパス
日本設計有兩個因素使得他們受到世界市場的歡迎,1、少而精的簡約風格,2、多功能化。而這個設計可謂是這一理念的論證。
整個廣場,似乎除了幾顆樹,幾處直線條座椅外,再無其他點綴。但是卻又讓人感覺清風徐來,頗有意味。其實,整個設計的內涵在于人性化的互動源于五彩繽紛的長椅。
樹,不止一種姿態的樹。它們分布在各種尺寸不一的方形種植池里,除了一顆大樹作為主景樹,其他都是陪襯,但又必不可少,因為它們也是每個小空間的主角。而且,不同高度的樹木形成了不同的陰影,這又是景觀的另一種表現,借助自然因素,塑造景觀的別樣形態。
廣場上的凳子也是經過設計的,它們高低不一,擺放不一,顏色不一,采用低飽和青春的顏色,彰顯校園的活力。據他們介紹,長凳的顏色及其應用是與學生自己共同設計的。
學生們可以在長椅上吃飯,聊天,閱讀,學習甚至小睡。
我們可以想象,等到若干年后,廣場上的樹木枝繁葉茂,在樹蔭下,成片的學生坐在五顏六色的凳子上學習,該是怎樣的場景。至少是一個舒適的五彩學習空間。
在他們的另一個設計中,也應用到此設計方法。
日本大商城公園實景圖
日本常葉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這一回,他們再次將景觀座椅發揮到恰到好處。將常葉大學規劃了四個廣場空間。
為了連接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的使用方式,設計師根據大學內的設施為每個空間設置了符合“育、食、動、知”四個主題。
面向教學樓的“育”廣場設有綿長蜿蜒的長椅,可用于戶外講座。
“育”廣場
食品大廳旁邊的“食”廣場,是學生可以互相交談的區域。
“食”廣場
在學生們從食品大廳購買食物的同時,圖書館旁邊的“知”廣場設有單人座位,學生們可以在這里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籍或自己學習和思考。
“知”廣場
“動”廣場則靠近學校的主要運動場地和球場,以便它可以用于舉辦各種體育活動。
“動”廣場
設計師:“我們的設計目標是,通過這種方式,創造一個可以讓學生彼此交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通過與朋友的隨意交談、參加小組活動,還是參加講座和研討會,都可以更加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
項目信息
地點:日本靜岡縣
面積:43000㎡
客戶:Tokoha大學
建筑設計:Takenaka Corporation
景觀設計:STGK
參與設計師:Gen Kumagai, Yoichiro Ishikawa, Jun Miyamoto, Hiroki Shizuya
攝影:STGK
時間:2018年竣工
東京托兒所景觀設計
因地制宜,利用景觀消解周圍不利因素。
地理位置:
該托兒所坐落在一個寬闊的綠地上,北面是一條公路和城鎮,南面是一條高架公路,東面有一個人行道穿過場地公共道路的十字路口。
針對這樣的環境,設計師的目標是圍繞周圍的每一個元素進行設計,讓托兒所“面對”、“感受”、“融入”和“開放”于城市中。
朝北的建筑立面離城鎮最近,我們預計鄰近社區可能會出現一些噪音、安全和隱私方面的問題,在建筑物的另一邊還有高架公路,這樣場地情況并不是很好,所以最安全的設計做法是在北面設置一個有圍欄的游戲區,然而,為了讓托兒所與社區建立信任關系,我們覺得更重要的是解決“面對”的問題,而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為了能夠看到和被看到,我們建議沿著建筑的前面設置一個大開口的走廊,并用一條綠化帶作為緩沖區,確保建筑一側的安全。
與高架公路同側的建筑南面有一個供0-1歲兒童玩耍的花園,其下方有一條公共人行道,所以我們設置了穿孔柵欄,輕輕地遮住了這個區域,這既保護了隱私,又讓社區“感覺”到孩子和活動的存在。
我們還為孩子們設計并安裝了各種各樣的游樂場設備。托兒所入口面向穿過托兒所場地的公共道路,它是一個小公園,這里的樹蔭下有長椅,是人們“交流”的地方,它們深受“與托兒所有聯系的人,如孩子、家長、老師,以及任何來自附近社區的人的歡迎。臺階長凳的設計可以跳上跳下,這對孩子們來說也很有趣。
東側設有向公眾“開放”的室內和室外游樂區,從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東西。
一條木制的走道像碼頭一樣從游戲室通向一棵巨大的日本櫸樹,這棵樹周圍鋪設了木制平臺,孩子們可以赤腳跑到這像樹屋一樣的地方。
操場以動態的鋼筋混凝土擋土墻劃分,孩子們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玩耍。
比如波浪形的土墩,其靈感來自過去漂浮在當地原木池中的原木,我們把原木放置在波浪狀的土堆上,就像平衡木一樣,這些圓木實際上都來自原場地砍伐下來的樹木。
項目信息
地點:日本東京
完成:2017年
場地面積:4600平方米
客戶:NESS Corporation
建筑設計:Sekisui House
景觀設計、家具設計:STGK攝影:Shimpei Fukazawa獎項:2018年兒童設計獎
MEGUMI Nursery school
日本STGK景觀設計公司負責該幼兒園的操場改造和室內游戲設備設計。
? STGK Inc.
操場:原有的游樂場設備放置在狹窄的空間內,與主樓隔著一個游泳池,使用起來非常不便,所以我們拆除了所有現有的操場設備,并將操場與主樓分開的游泳池改造成了木平臺,為學校創造了一個與草坪開放空間相連的寬敞的露臺空間。
該木平臺一直延伸入主建筑內,孩子們可以從建筑內部赤腳跑出來,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放松和滿足,夏天的時候,也可以將木平臺拆除,讓孩子們進入游泳池玩耍。
對于圍欄的設計,我們保留了現有的立柱,但增加了一些木質的裝飾來改變原有的設計,從而提升了整個校園空間的色調和感覺。
▼操場游戲設施
? STGK Inc
? STGK Inc.
▼增加了木質裝飾的圍欄
? STGK Inc.
? STGK Inc.
.
“Ikimono no Katachi(動物形狀)”和“Mizutama(水滴狀)”的游戲設備:我們在嬰兒室放置了一些能夠營造出房間里有動物感覺的物品。每一個由木頭雕刻而成的球根形狀的游戲設備都像一種動物,有的像狗,有的像貓、羊或熊。這種具備椅子和滑梯功能的物品,可以給孩子們帶來一種與動物互動的感覺。
我們在室外平臺上也安裝了一些類似的物體,這次的物體的設計形狀類似于從有蓋的水池中滴下的水滴,它們微妙的形狀意味著它們可以用于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攀爬、作為座位或作為輔助非常年幼的孩子行走的設備。
▼室外平臺“水滴狀”的游戲設備
? STGK Inc.
? STGK Inc.
▼室內“動物形狀”的游戲設備
? STGK Inc.
? STGK Inc.
? Megumi Nursery School
項目詳細信息:
狀態:2017年建成(游樂場)/ 2015年建成(Ikimono no Katachi)
地點:日本 福井客戶:惠美幼兒園
場地面積:2370平方米
建筑設計:v.a.n Corporation / KawakamiSTGK
設計范圍:景觀設計,藝術品
設計師:Gen Kumagai, Jun Miyamoto, Satomi Watanabe
制作(和服):Com Work Studio生產(Mizutama):sixinch
攝影:STGK (1~ 10,18,19), Takahiro Shimizu (12-17), Megumi Nursery School (11)
獎項:2015年日本木材設計獎(Ikimono no Katachi)
撇開這些校園內的設計,在公園,廣場等類型項目中,他們也沒有忽略為孩子設計的初衷。
在設計商場里的綠色露臺 hinata TERRACE時,讓這里不僅僅是一個購物的地方,更是和朋友、家人、孩子聚在一起,享受時光的地方。
孩子可以上下跳躍,家人朋友可以就近就坐。
大滑梯和涂鴉黑板也是孩子的樂園。
趣味坐凳,有點旋轉木馬的感覺,你搖我轉,看誰掉下去。
Yaoko Market Place Kawagoe-Matoba這個項目中,利用廣場一角,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安全的活動空間。
在東京町田,打造一個新型社區休閑空間項目中,運用“圓形的紐帶”理念,在場地中設置了使許多花園內活動可見且可互動的景觀。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在可提供的基礎設施上為這個城市再增添一些新的東西。
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景觀裝置,可以是擋土墻,可以是座椅,可以是小孩玩的滑滑梯。
內環花園中的大沙發圈,讓人們在享受自然元素的同時坐在一起交流,中間還分布有卵石狀的座椅,也可以成為孩子們攀爬的玩具。
如果你仔細閱讀了上面的內容,你會發現設計、創造,其根本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加便捷、美好。所以拿出你的工匠精神,跟設計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