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盛景觀?????
文旅項目:“文旅+”確實已成一種跨界融合的常態,甚至是一種潮流。但是,是否可以成為多產業發展的“增效器”?還需拭目以待。經書可能是好的,但一哄而上,很容易出現“運動式”發達與毀滅,甚至出現念歪經的現象。如:前幾年的特色小鎮,先是被一陣風亂搞,然后就一陣風刮跑了,再后來,干脆偃旗息鼓不搞了。其實特色小鎮本身概念絕對是先進的、高端的、科學的。
產業融合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世界各國推動產業發展的新選擇,并逐漸成為產業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戰略背景下,文旅與其他領域融合趨勢不斷加深,彰顯了“跨界合作”的發展理念。2019年,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等各部委陸續發文,鼓勵支持交通、體育、養老、健康等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在消費、用地、金融等方面,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藍海文旅認為,具有極強包容性、產業帶動性特點的文旅正在成為多產業發展的“增效器”。
一、文旅+科技:驅動產業硬核升級
大多數人對文旅產業有一定誤解,認為文旅是一個傳統的科技含量較低的行業,但回眸整個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從蒸汽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科技一直是支撐旅游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是給旅游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使得信息更透明、出行更暢通、服務更便捷、體驗更新穎、游玩更放心。
1:科技+旅游:文旅產業鏈的時代趨勢
北京游客王先生一家剛剛降落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就收到“‘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歡迎您!關注‘微游甘肅’微信公眾號,點擊‘一機游’……”的提示性短信,王先生點擊短信里的鏈接,直接轉到“一部手機游甘肅”網端,可以查詢出行線路、網上預訂景區、酒店、旅行社導游,享受景區攻略、周邊環境、交通天氣、自主入園、景區航拍、智能找廁、投訴等服務,開啟智慧化游玩的全新旅行。自從“一部手機游云南”推出后,寧夏、甘肅、河南、青海、廣西、湖北、貴州、上海等省份的“一機游”系列紛紛上線,山東、海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也在規劃之中,預計很快將會面世。“一機游”模式基于數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推動數字技術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過緊密連接G端(政府側)、B端(企業側)、C端(用戶側),搭建起良性共贏的合作生態鏈,滿足游客的體驗和需求,創新游客在旅游中的體驗,不斷提升旅游質量和旅游服務品質,真正實現游客旅游體驗自由自在。
2:戰略支撐:政策發力支持文旅數字化
2020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支持“互聯網+旅游”發展的措施,提出支持建設智慧旅游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等,推動道路、旅游廁所等數字化建設。
北京通過不斷優化文化旅游企業營商環境,支持旅游頭部企業與文化科技企業實現強強聯合,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互聯網平臺企業,扶持一批面向文化旅游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營造文化旅游企業數字賦能平臺,推動建設一批智能停車場、智能酒店、智能餐廳、無人商店等旅游產品。上海市政府為順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產生活以及消費需求的轉變,出臺《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提出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著力營造產業發展新生態,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文娛消費、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認為,從技術條件看,旅游業技術創新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已初步具備,旅游發展正在從資源驅動、政策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希望文旅企業用好數字紅利,精準把握旅游市場發展動向和需求,著力解決有品質的散客旅行的痛點,為游客提供品質化、便利化、強體驗和專項化的旅行服務,為更多景區及游客提供優質創新服務。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行業造成了全面的負面影響,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國際旅游人次數將下降70%。在國內多措并舉促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科技+旅游”的數字化轉型某種程度上讓文旅產業化危為機,加速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3:未來已來:走進科技文旅新時代
景區智慧化管理。目前國內恢復開放的景區均實施了網絡預約制,并在原有基礎上做了更多的拓展應用,推出了分時預約等新功能,部分區域還能實現電子地圖導覽和智慧語音導覽等附加服務,為游客游覽時提供更多的線上輔助服務體驗。云南麗江古城景區運用游客流量大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對景區瞬時客容量進行動態實時監測,以及時疏導分流,減少人員聚集。創新消費場景。云會議、云展覽、云直播、云簽約等漸成新的消費場景,2020年11月16日開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次引入了5G等新技術,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與觀眾見面,開幕、展覽、招商、簽約都會在云端完成。對于培育網絡消費、智能消費,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助于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新鮮體驗方式。“科技+旅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線上云旅游、云種草等全新的體驗方式。通過驢媽媽線上了解景區基本資料、跟著資深導游的直播了解旅游線路、閱讀游客的相關點評,許多游客已感受了這樣的體驗方式。“通過幾個月的‘云游’,我‘逛’了12個省(區市)的知名景區,從中挑選出了幾個最想去的地方,等到疫情過去,春暖花開,帶著全家一起去感受。”山東游客蔣女士說,很多景區和平臺企業在疫情開始后通過制作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對此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黃俊認為,線上營銷及云旅游,可以提前種草游客,培養潛在受眾,更可以拓展景區營銷傳播受眾范圍,降低地域限制。但在業界看來,當前以“科技+”驅動文旅產業發展,仍面臨一些瓶頸和不足。
唐曉云認為,“科技+旅游”應該多元化和系統化,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數字化的創新,還包括裝備技術的更新和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的創新以及內容和表現方式的創新。文旅行業是一個常變常新的行業,景區和企業應該根據發展定位、業務的需要、市場的訴求針對性的進行產業升級,不斷樹立創新意識、保持創新特色提高創新能力。中國聯通與騰訊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智慧文旅5G應用白皮書》指出,在推進5G與文旅產業快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其中包括高頻、可消費類數字文旅產品不足,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與智慧旅游建設標準不夠完善,旅游企業改造意愿不強等方面。
“科技+旅游”的融合發展給旅游消費增添了諸多亮點,也改變了人們的旅游消費方式。藍海文旅規劃院認為,隨著國家對“互聯網+旅游”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未來中國文旅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迎來又一次升級與“提速”。
二、文旅+鄉村:激活地方經濟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全國鄉村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機,然而如何令我國延續五千年的鄉村文明和農耕文化重新煥發活力,成為新時代下擺在鄉村建設者面前的新問題。如今,全國各地都在嘗試通過“文旅+鄉村”的模式推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如浙江魯家村、浙江烏鎮烏村、陜西的袁家村等,這些地方將農事活動與休閑旅游度假相結合,通過原鄉、原俗的農耕體驗吸引著大量游客。
1:增加村級集體收入
總人口不過2200人的魯家村位于安吉縣城東北部,2011年村集體資產不足30萬元。而如今,已劇增至2億元。通過“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發展模式,魯家村在拋荒地上建起了游客中心、生態湖,以及18個差異化的家庭農場,不斷放大融合發展效益。通過家庭農場的建設,美麗鄉村經營公司的落實,魯家村打造了“游、吃、住、購、娛”的旅游大景區,不僅可以增加村級集體收入,還可以促進魯家村的農民創收。“好風景里有好日子”,魯家村的村民們日益感到變化中的家鄉蘊含著新的希望。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熱度持續升溫,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鄉村業態逐漸豐富。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文旅與鄉村的結合,在賦予旅游發展新內涵,煥發鄉村新活力方面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鄉村文化融入田地、屋舍,可以提升鄉村資源的價值,提高鄉村文化可視度,增強鄉村間的差異性,促進鄉村特色化發展。同時,文旅融合發展能夠充實鄉村文化內涵,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培育文明新鄉風、形成文明開放的旅游氛圍。鄉村文旅融合能夠借助文化盤活現有的鄉村資源,提升鄉村原有產品品質,形成集特色農產品、農家餐飲、特色住宿于一體的旅游供給,不僅能夠增加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還能為當地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
2:盤活閑置鄉村資源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的通知》,提出通過信貸投放、政策保障、產品創新等多種措施,加強金融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發展支持,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同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等。隨著近些年國家倡導鄉村建筑,大力推廣鄉鎮旅游景點,許多景點大力抓住這一機會,將原本古老的村子翻新建設,打造成知名旅游景點。歷史悠久的陜西“袁家村”,憑借著周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特色景色,成功逆襲成為陜西省鄉村旅游成功的典范。村民經營著地道的關中小吃,選用自家盛產的優質原料,吸引著陜西當地人和外省前來旅游的游客來這里品嘗。如今這個原本偏僻的陜西農村大變樣,古樸典雅的小巷兩邊店鋪林立,作坊鱗次櫛比。原本冷清的村子現在游人如織,每年都要接待千百萬的游客。據統計,在旅游旺季時袁家村一天能接待游客18萬人,村子里年收入近10億元。越來越多游客不遠萬里來到這個偏僻的山村體驗關中味道,村民們也因此發家致富。如今,袁家村已經成為國內最火爆的民俗村之一。
可以預見,依托綠水青山、鄉土文化資源,推出更多高品質、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休閑農業項目,將會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新興服務業,延伸產業鏈、衍生新業態、增加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文旅+康養:打造生活新模式
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著原來以觀光休閑為主體的旅游市場逐漸向以度假居住為核心,結合觀光、休閑、體驗、養生的度假市場轉變。游客不再追求趕景點、忙拍照,而是希望停留下來、沉淀心靈、享受生活。如今,旅游度假的核心價值是游客的身心健康,因此旅游與健康有著天然的耦合性,兩者的結合發展,為康養文旅的未來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
1:康養旅游成為游客新選擇
文旅康養是指以文化為引領、旅游為主體、康養為支撐的旅游度假方式,它并不單一依托傳統景區,而是通過將城市中的老街區進行改造與再生,完善城市功能,并借助鄉村振興中對文化村落的轉型與升級,在保存傳統文化的同時,嫁接新功能,滿足文化旅游消費時代對文化、藝術、休閑、創新的需求。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為例,2017年至2019年,攀枝花的旅游收入從279.31億元增長至415.86億元,年均增速22%,接待游客從2317.44萬人次增長至3014.81萬人次,年均增速14%。游客用“腳”給攀枝花“投票”,這實際上是對攀枝花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的肯定。“康養的‘康’這一部分,是代表廣大受眾對于健康生活的追求,‘養’就是圍繞著實現健康生活所做的一些措施。”攀枝花康和敏盛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攀枝花市康養產業協會會長鄧力在發展康養旅游方面頗有心得。在鄧力以為代表的一批實干家將自然優勢轉換成發展優勢的過程中,攀枝花的“康養+旅游”的脈絡正在一步步清晰可見:在全國率先發布康養產業地方標準,創辦國內首家康養學院,成為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固定會址,建成米易縣城、普達陽光、阿署達花舞人間、紅格小鎮太陽湖、迤沙拉古村落等一大批康養品牌項目。并推出了包括“三線文化游”“陽光康養游”“山水田園游”“特色文化游”“大香格里拉環線游”在內的“五大文旅線”精品旅游線路產品。
2:疫后新風口 康養旅游正發力
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們對于身心健康重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這也讓康養旅游成為了新的旅游業風口。根據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截止到1月13日,全國目前從事康養旅游的企業有6387家,其中有近80%的企業是近三年內成立的。其中,近一年內成立的康養旅游企業達到了2100多家。
現如今,人們出游主要還是集中在國內。在出行的選擇上,健康和安全被視作首要參考因素,這也就不難理解飽受疫情影響的旅游從業者們會把康養旅游作為新的突破口。另外,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康養旅游業的確大有可為。《中國康養旅游的發展與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康養旅游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0%,其中2020年的市場規模為1000億元左右。
我國居民正在進入“避暑避霾避寒、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游時代,人們愈加的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旅游度假作為新時期人們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康養+旅游”無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而對于文旅產業來說,真正能夠為人稱道、需要細心耕耘的是呈現真正符合市場需求、具有文化內涵和創新體驗的“內容價值”。康旅融合,需要從個性化的景觀、真材實料的康養資源、與當地資源的密切銜接等各個方面尋找突破口。